133 0641 9704
發布時間:2022.05.01 分類:行業動態 點擊:次
【中國化工儀器網 行業動態】 1035 期間,科研用試劑領域哪些工作需要重點跟蹤?哪些方面需要站在國家的高度進行布局?又有哪些技術應當放手交給企業去做?是以研發為主還是與牽制、替換工程齊頭并進?
(圖片源于百度圖片)
9月7日,在北京舉行的科研用試劑領域 1035 國家科技計劃專家研討會上,來自科技部、國內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和相干企業等的70余名專家,就 1035 期間我國科研用試劑的發展計劃展開了熱烈討論。
國產試劑難占據域 1席之地
最采取溶液共混超聲波分散法在PMMA中加入4%的碳納米管(用PVDF表面改性)近幾年來,中國作為經濟快速發展的引擎之1,帶來了1個巨大的科研用試劑市場:試劑及相干產品的需求年增長率到達了10 15,成為名不虛傳的 朝陽產業 。
但是,科研用試劑領域卻難覓國產試劑蹤跡,成為制約國產試劑發展的大 瓶頸 之1。
解放軍總醫院檢驗中心主任顏光濤流露,其所在醫院臨床所用的科研用試劑幾近被羅氏等4大國際巨頭公司所壟斷。以其所在的檢驗中心為例,每一年都會花費近3億元人民幣向這4大國際巨頭訂購試劑。除該中心,醫院里還有其他56個科室也需要訂購這些試劑。
由此看來,試劑市場的需求不容小覷。但面對如此巨大的市場需求,國內企業為什么難占1席之地?顏光濤認為,這與國內試劑質量不夠穩定、缺少相應的檢測標準致使市場認可度較低另外也可配備普通電腦有關,特別是科研用試劑領域的研發,國內企業幾近鮮有涉足,因此依賴進口的局面1直沒有得到有效改觀。
對此,上海第6人民醫院研究員汪泱表示,她們在科研中用到的干細胞培養試劑幾近都需要依賴進口。但是隨著干細胞利用的逐漸廣泛推動,愈來愈多培養試劑的問題制約著干細胞的發展。汪泱認為,國產培養試劑只有實現標準化、體系化,建立起1套統1的培養體系和鑒定標準,才能推動這個領域的國產化發展。
但在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國家標準物資研究中心主任張慶合研究員看來,有很多試劑其實不是國內做的不好,而是缺少1套使人佩服的檢測技術和標準體系。對此,北京醫院老年病研究所副所長郭建也有著一樣的觀點。他認為,在目前常常用到的幾千種檢測試劑中,很難找到國內標準品的蹤影,需要在研發的同時建立1套包括原材料的標準體系,才能在試劑市場中具有1定競爭力,獲得1席之地。
整體提升國產試劑質量勢在必行
科研用試劑具有品種多、批量小、高附加值的特點,對質量要求很高。 科技部國家科技基礎條件平臺中心盧凡處長流露,為了更好聚集資源,增進我國科研用試劑的產業化發展,從 85 開始,科技部就積極探索支持國并通過簡單的機械運至工地可當場安裝產科研用試劑的研發。特別是 1015 以來,科技部通過科技支持計劃等渠道,啟動支持科研用試劑的研發與市場化工作,希望通過國家的延續支持與引導,從根本上解決我國科研用試劑依賴進口、品種少、質量不穩定、市場認可度低的突出問題。
盧凡客觀分析了我國科研用試劑領域的發展現狀:1方面,1些國產科研用試劑缺少完備的質量控制和質量保證體系,產品質量良莠不齊,致使科研結果的可靠性常常得不到很好的保證,因此缺少市場競爭力;另外一方面,試劑仍然被外國公司所壟斷。
進口試劑在1定程度上滿足了我國科研用試劑的迫切需求,節省了時間和人力資源,對增進我國科學技術、醫療衛生、檢驗檢測等領域較快發展,起到了1定的積極作用。但盧凡認為,隨著我國科研投入的加大,和人們對食品、健康、環境等民生問題的重視,對試劑除元器件產生的1系列問題外的需求也愈來愈大,如果繼續依賴進口,相干領域的科研和生產活動必定遭到制約。
未來的路該怎樣走?在盧凡看來,今后,加快國產科研用試劑的發展,整體提升國產科研用試劑的質量勢在必行。
盧凡介紹說,為了推動國產科研用試劑的產業化發展,2005年,科技部組織相干專家開始了科研用試劑的調研工作,2006年開始正式推動該工作;2011年10月,成立科研用試劑產業技術創新戰略同盟;2013年11月,批準該同盟成為國家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試點同盟之1。
數據顯示,從2006年國家推動國產科研用試劑研發工作9年來,國產科研用試劑的品種和數量都有了很大提高。以化學試劑為例,國產試劑數量已從2006年唯一的3000種左右躍升至目前的3萬多種,而國產原創試劑領域經過量年的研發,已能生產出3000種左右。
現在,我們已對科研用試劑產業的前中后端發展有了1些思考,對這個領域 1035 的發展重點也有了1定思路,但我們還需要弄清楚哪些工作需要重點跟蹤,哪些領域需要國家戰略布局,切實做好政產學研的有機結合。 盧凡說。